去年有一段时间,有个老板经常给我打电话。有一天深夜,五十多岁的他突然跟雷军开发布会似的,给我痛诉革命家史。
他是胡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,像很多胡建人一样,十几岁时就跟着同村出去闯世界。
闽南语歌有三大主旋律:
老娘要男人; 我命怎么这么苦; 老子一定会成功! “老子一定会成功”,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基因。他们村很多人做建筑承包。他开始也跟着老乡一起干,后来自己接点小工程,做小包工头。 因为脑子聪明,二十多岁时,他就挣了上千万。 当时他身边很多老乡赚钱后就急流勇退了。但他有更高的目标,总觉得还能做得更大。 他挣的所有钱,后来都在一个公路项目上赔进去了,还倒欠了一屁股债。在老乡们的帮助下,他熬了好几年时间,还清了债务。东山再起后,做得比以前更大了。到了十几年前,他的资产比之前翻了几番。 那会房地产很热,他决定干房地产,拍了一块地。但一年后,房价骤降,土地价值缩水了 30%。他果断决定损失几千万,离场。 这一把,之前十几年的积累又亏回去了。好在他还是很年轻,又熬了几年,缓过来了。他又比之前做得更大了,公司甚至上市了。 到了 2022 年,五十多岁的他又一次成为了 “负翁”:把之前的财富积累,再一次还回去了。 马斯克曾把创业形容为 “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” 的残酷过程。俞敏洪也说,人生就是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。你现在觉得苦,熬过去就好了。 回头看看,都是序章。 从个人,到企业,再到国家,都在熬。熬是一种痛苦的战略选择。 说熬这件事,有个企业,熬了二十年,他们在前天,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。 前天,比亚迪推出了高端车系列仰望,售价都在 100 万以上。但大多数看完发布会的人说,竟然觉得 100 万性价比很高。 这一次,比亚迪拿出了很多黑科技,原地掉头和横移已经不算啥了,它能在一个轮子爆胎情况下,稳定行驶。涉水能力能当船用。有人已经把它和主站坦克的系数做对比。 发布会一个多小时,大部分时间比亚迪都在讲技术,甚至是从牛顿第二定律开始讲起的。中国人没见过这种发布会。观众都听不懂,但都在鼓掌。 兽爷的好友包叔说: 这个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品牌价值为零的百万级车。 百万售价,比亚迪全是靠自己技术赚来的。包叔说得很扎心,但比亚迪真的就是这样。 二十年前,已是 “电池大王” 的王传福不顾异议,跨界进入汽车业,押注新能源车。当时锂电池技术大多掌握在日本人手中。国外不愿意将生产线卖给比亚迪,国内的同行还嘲笑王传福痴心妄想。 车造出来了,但他还是被同行嘲笑。马斯克曾在电视节目上被提问,你担心比亚迪吗?马斯克大笑,反问主持人: 你见过比亚迪造的车吗? 但电池业起家的比亚迪,始终坚持自主研发。零部件除了轮胎和玻璃,比亚迪什么都自己做,学习如何将核心技术与供应链掌控在手中。 2022 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卖了 186 万辆,同比大增 208%,甚至比特斯拉还多了 50 万辆。 仰望系列的售价要在 100 万以上,同一天,特斯拉国产车型全系降价,更像是两个对手的 “双向奔赴”。被所有人都嗤之以鼻的野草,一不留神已经是参天大树了。 过去二十年,鬼知道比亚迪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。木心在《素履之往》中说过: 所谓万丈深渊,下去,也是前程万里。 感叹大多数个体,都承受着阿伦特说的那种 “单一而又抽象地一致的命运”,还不是自己选择的。 有一位读者,是海外婚礼的创业者。普通家庭出身的他,和合伙人打拼了 5 年,在 2019 年疫情前,他公司的体量终于进入了全国前列,即将迎来收获。 然后,疫情来了。等待他的,是大量的坏账,公司彻底没有收入,员工离职。 2020 年 1 月 31 日,所有人都在关注世卫组织对新冠疫情的定性。他也彻夜未眠。那天,世界卫生组织把宣布时间延迟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,他就熬夜等着。最后消息落定,他反而有种解脱感。 这几年,他和公司留下的几个骨干,试过转型地产的活动公司,刚做就遇到地产风暴;后面再次涉足国内婚礼业务,等于重新创业,幸运的是通过大家的努力,他们活下来了,国内业务婚礼今年也上了轨道。 现在,终于等来了中国再次开放的好消息,海外婚礼业务也可以重启。他说,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。 还有一个读者,一次坐网约车的时候,发现司机的做派不一般。暖气开得很足,香氛让人舒服,车里的摆件看起来也不便宜。 一问才知道,他之前是一个租车公司的老板,涉外的那种。 2018 年生意很好,公司也不断扩张。但疫情一来,生意就走下坡路了。2020 年 1 月 25 日他接了一个送机的订单,那是他最后的一单生意。之后公司就关了,房子卖了,还欠 150 万外债。 司机讲起过往,情绪有点低落。读者临下车前,想起了海明威在回忆录《不固定的圣节》里面的一句话:这个世界上最让人觉得不公道的,就是生命在春天来临之前莫名的夭折了。 下车的时候,他跟师傅说,春天就要来了,再坚持一下,不管怎样,还有人在家里等你呀。 1940 年,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,大家都在熬着。《共和党人晚报》最后一期的社论中,请加缪来给读者送祝福。 他说,今年我不会祝你幸福,因为你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,但它需要你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,去努力维持自己的宁静与尊严: 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。 心里的火永远不要灭,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。 人生的路呵,怎么越走越窄。 这位 23 岁的年轻人,述说了自己是怎么满怀憧憬走向社会,又是如何屡遭打击。信件刊登出来后,引发了全国年轻人的大讨论,编辑部收到 6 万封年轻人的来信,讨论持续了半年。 年轻人们抒发苦闷心情,却并不悲观,这次表面上的 “精神危机” 反而激发了社会情绪的昂扬。很多人认为,正是 “潘晓讨论” 敲开了 1980 年代的大门,挑开了社会问题,但又为一代青年精英的形成,打下了基础。 那些参与讨论的年轻人,很快就投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去了。 兽爷的好友包叔说,只有对生活还有希望的人,才会发言,才会讨论。那些真正绝望的人,比如日本的平成废柴,早就集体躺平了。 之所以要提到 “潘晓讨论”,是因为最近注意到,42 年后的今天,相同的话题又出现了。 最近有一部视频短片在微博走红,叫《熬过,更懂成长》。片中的 4 位年轻人,发出了一个时代之问: 努力真的有用吗? 这个问题与 42 年前潘晓的问题背后,是年轻人面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始终存在。时代和年轻人,又走到了十字路口。 短片是白象拍的,熬了 20 年汤的白象,想把花 20 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: 熬。 熬的本质,是用物理手段达成化学反应。是以长时间加热的方式,让蛋白质水解成大量氨基酸,让多糖水解成小分子糖类,让胶原蛋白水解成小片段,让汤变得浓稠。材料、火候、时间,决定了汤的品质。但最考验的,是熬汤人的耐心。 二十年来,白象这家本土企业就是在一个高烈度竞争、外资巨头林立的行业,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一条路。 说白了,白象就是要和眼下 “躺平” 的思想苗头说不,激励年轻人。 当代人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崩解和重生、麻烦和痛苦、模棱两可和矛盾之中,找到自己的世界和自我。 《熬过,更懂成长》这部短片里,4 个年轻人的人生,境遇各有不同,但都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埋头苦干后,在 “熬” 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生百味,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。 去年年初,朋友老王过来找我聊天。她曾经是上市公司做高管。有一天老板决定进行裁员,给她部门下了一个裁员指标。老王拖了一个月不愿执行。 老板生气了,说你下不了决心,我帮你下,你们部门做个述职会,每个人讲五分钟,我来决定裁谁。后来,老板当场裁掉一个男生。 老王不开心,带着整个部门,去吃饭 KTV,欢送这位同事。就在他们在 KTV 唱歌的时候,一个 PDF 文件流出,行业最大的灰犀牛事件发生了。第二周,老王的整个部门,都上了裁员名单。老王讲着讲着,突然很黯淡地说: 时代的一粒灰,怎么就落在了我头上。 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,老王后来也就颓了一小段时间。她很快决定创业,从一个共享办公的一个工位开始做起来,到年底再见她时,她已经找到了新方向。 文章开头的那个胡建老板,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。他曾经不无懊恼地说,这两年他如果什么都不做,躺平、啥事也不做,状况也要比现在要好。 但他没休息多久,又回去工作了。前不久,政策有了松动,他给我打电话说,出差比以往更多了。他已经五十多岁了。 美国有首歌叫《答案在风中飘扬》,开头是这么唱的: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,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。 我不知道未来一年,迎接老王、胡建老板、还有我读者的,会是什么。人生其实是一场催人泪下的喜剧。可以破产,不要破功;可以退让,不要退休。 只要那股熬劲还在,我相信我们都能好起来的。 来源:兽楼处 微信号:ishoulc